封面新闻记者秦怡 柴枫桔 实习生周奕霖 摄影报道
在黄玉颖的实习日志里,记录着这样一个暖心故事:李奶奶应该是把我认成她的孙女了。
黄玉颖是西华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大二学生,这个暑假,她来到成都一家养老院实习。她记录的暖心故事,是养老院里的李奶奶执意要把糕点塞给她吃,“平时吃东西她都会叫我去吃,我说不吃,她还不高兴了。”
这位“00后”大学生,代表的正是越来越多走进养老机构的年轻人。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,养老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。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就业情况如何?曾经被视为辛苦行当的养老服务工作能否留住年轻人?近日,封面新闻记者走进养老机构进行探访。
陪玩做游戏时反差大
00后自嘲体力不如老人好
“爷爷,要玩毽子吗?”上午10点左右,杨熙拿着毽子向身边的爷爷发出邀请。照顾老人吃饭起居、适度运动,这是杨熙每天的工作。
杨熙陪老人拍毽子
同为“00后”的杨熙刚刚从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,学习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,今年刚刚毕业。专升本考试通过后,他即将去往乐山师范学院社会专业学习。
3年前选报专业时,杨熙就对养老服务很感兴趣。这个暑假,他决定在实践中深入认识这个专业,于是来到养老院实习,从养老护理岗位做起。
“和老人待在一起,每天有太多有意思的事了。”几天相处下来,杨熙对这份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,也有一些很有反差的趣事。比如,和老人一起做拍毽子,如果遇上身体硬朗的,挥拍几十下不成问题,能把他累得气喘吁吁。
一起运动时,杨熙常常自嘲体力不如老人
“老人们虽说年纪比我们大,精神面貌却很积极,每天都朝气蓬勃的。”从老人们的表达和行动中,杨熙也看到了这份工作的意义和价值。他告诉记者,未来计划在养老服务领域长期深耕,后续实习也会转到社会工作相关岗位,希望更加全面地认识这份专业。
在实践中找到交流方法
老人把她当成亲孙女
“课本上的老年社会工作理论,在实际操作中完全不够用。”黄玉颖的实习过程,经历过一段心态的变化。
日常工作中,她主要负责带老人进行活动,做操、散步、设计手工绘画和唱歌等等。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,其实都需要专业技巧。起初,因为和老人不熟悉,黄玉颖吃过不少闭门羹,有的老人参与活动积极性不高,有的老人脾气不好不知道如何沟通……
“经过一个月的实习,渐渐熟悉后找到了一些交流的方法,才发现他们都很可爱。”黄玉颖告诉记者,和老人们相处下来,她收获了很多温暖的瞬间。李奶奶想与她分享食物,尽管她会推脱掉,但过程仍然很感动。宋奶奶喜欢做针线活,做工细腻,针脚细密,就是眼睛不好需要戴眼镜。
00后带着老人们做的手工作品
日复一日的相处中,黄玉颖发现了这份工作的独特价值:通过手工活动,平常沉默寡言的老人,会不自觉地微笑,还会主动与她聊起年轻时的往事。这样的日常相处,黄玉颖说,她收获了“被需要”的满足感。
行业缺口大就业方向广
有养老院00后占比过半
“养老服务专业早就不是给老人喂饭、洗漱等内容了。”暑假实习结束后,杨熙即将在乐山师范学院开启本科生涯。他的目标很明确,想把专业管理知识带入养老行业。
如杨熙一般选择在养老服务领域深耕的“00后”正在增多。随着养老产业向专业化、精细化发展,社工、康复治疗、健康管理等岗位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。记者了解到,杨熙和黄玉颖所在的养老院共有48个职工,其中00后就有26人,大多学习养老服务相关专业。“近期,还会再到岗9位00后。”相关负责人表示,上岗前都会进行专业培训,让他们以更专业的状态进行工作。
《“十四五”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》提到,鼓励高校自主培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相关领域的高水平人才,加大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的引才用人力度,为智慧健康养老、老龄科研、适老化产品研发制造等领域培养引进和储备专业人才。
“这是一个蓬勃发展的行业。”乐山师范学院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苏祥表示,当前的养老服务专业在就业市场正是“香饽饽”。数据显示,目前养老服务的行业缺口有900万,而本科毕业生不足1万人,“就业是非常容易的。”他表示,毕业生有民政部门、职业院校、社区组织、国内外养老服务机构等多个就业方向。
老人们的书法作品
年轻人与养老行业的“双向选择”,正在重塑这个养老行业的面貌。养老院里的“00后”,正在为行业带来新的活力。
炒股加杠杆去哪儿办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